1系合金为纯铝系合金,其铝含量高达99%以上,代表合金为1050、1060、1070、1080、1085、1100、1200,铝纯度越高强度越低,所以1系合金的强度也越低,生产工艺也比较简单2系合金中的铜含量较高,具有优异的防锈功能,代表性合金为2011、2017、2018、2024、2025、2117、2218、2219等,其强度非常高,能够耐高温和低温,焊接性能良好,航空铝材、光学针织面料、3系中005的强度比3003的强度高20%,3105的强度略高于3003的强度,3105的强度为3003,3004,3005,3104,3105,3105,3a21等。3系列合金具有较好的形状、溶解性和耐腐蚀性。3005也适用于飞机油箱、滚筒、散热器、化妆板、瓶盖、圆筒、彩色铝板和建筑材料的生产。4系合金中加了硅元素,且硅的含量还挺高,系统窗型材厂家一般用在建筑材料中,如建筑嵌板,溶接线等,由于其汤流性较好,热膨胀系数也不大,故可用来制作活塞和汽缸头,代表合金有4032、4043,总的来说应用范围不是特别大。5系合金在合金当中用得就比较多了,它加入了镁元素,容易成形,具有很好的抗疲劳性,强度也挺高,耐腐蚀性也很好,特别是耐海水性好,经阳极氧化后颜色呈非常自然的灰色,5052合金是中等强度的铝合金,代表合金有5005、5050、5052、5056、5083、5086、5154、5182、5254、5454等,它在低温和高温的环境都适用,耐海水性特好,可用来制造船舶、压力容器、防弹衣、罐盖、汽车用车轮、相机等。6系合金中镁和硒是应用广泛的合金,它们具有4系列和5系列合金的优点,6061、6063、6082、6262、6060、6101、6151、6262和6n01合金具有中等强度、高耐腐蚀性、高导电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6系合金可用来制造船舶、车辆、形状复杂的断面型材、铝型材家居、各种机械、汽车配件、汽车车身、铝型材围栏、以及各种组件和铝型材行李架等,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相当广泛。7系合金是一种硬度较强的超硬铝合金,特别是7075合金,其强度在铝合金中较高,但耐腐蚀性不是很好,7050合金的耐腐蚀性非常强,7系合金的硬度高,耐磨性和焊接性强,系统窗型材厂家可用于航空航天,可用于飞机、飞机起落架、火箭、船舶、雪橇、车辆、机车轮圈、浆料等。
工业铝型材结构的优点1.简化小品设计过程因为铝合金型材的应用,依据不一样的必须,将预制构件原理运用到各种各样结构特征中,系统窗型材厂家简单化了设计方案,减少了生产周期和板才构造,防止了结构复杂、零件多、设计方案劳动量大等一系列缺点。2.简化生产过程由于工业铝型材结构的加工工序只需下料,打孔和很少的折弯,加工简单,装配方便,避免了铱金结构的多工序加工,使生产过程大为简化。此外,依据操作过程人力降低板才的抗拉强度,不但提升了生产率,还有益于大规模生产。3.减轻设备重量据统计,电子仪器机箱采用铝工业铝型材结构后,比原来用黑色金属的钣金结构重量轻约60%。4.减少工、模具的数量,系统窗型材厂家据统计,一台台式金属薄板机箱大约需要40副模具,而采用工业铝型材结构最多只需20副。5.节省材料6.便于贮存和运输7.有利于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①模具的成本占铝型材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系统窗型材厂家平时必须进行模具的保养作业。为了提高模具的硬度,减少后期挤压温度升高造成的大型盖缺陷,铝挤压模具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表面渗氮处理。系统窗型材厂家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反复经过3-5次渗氮处理,每次的渗氮厚度要保持在0.15mm左右,当氮化层稳定之后就不用再继续氮化了。②模具在使用前要进行研磨研磨,增加作业带的亮度,保持模具模腔内的清洁,用高压吹风和毛刷去除内部的垃圾和垃圾,防止挤出过程中垃圾进入铝金属内部,挤出的型材在剪切时产生不均匀的缺口,由此产生大的磨损③垫片的维护,垫片是一种将挤压杆与铝锭隔开的挤压工具,起隔热和保护挤压杆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模具的挤压精度。使用前应彻底清洗垫片,将附着在垫片上的灰尘和杂质擦干净,然后将垫片作为点油,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减少挤出机中的残渣,减少挤出模具缺陷,使挤出铝制品质量和精度更高。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标准已经成为营销的制高点,谁有标准谁可以拥有市场。因此,系统窗型材厂家无论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工业铝件企业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标准生产率都是当务之急。在我国工业生产压铸件规范化水准与资本主义国家对比最少有二十年的不一样。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配件企业还没有树立“标准也是生产力”的意识,系统窗型材厂家对于标准的制订,往往都是主管部门热情高,工业铝型材配件企业冷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标准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的高点,谁拥有标准谁才能拥有市场。因此,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以及从工业铝件企业件企业来看,提高标准生产率显得十分迫切。目前,一些工业铝件标准更新不及时,市场适应性需要提高,60%以上的标准还是2000年前的版本,但应及时修改,标准产品开发情况严重。